用爱为“星星的孩子”编制美好未来
2024-12-16 | 来源:
      慈善公益报(霍芮 张芳)孤独症患者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特殊却不孤单。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升,越来越多机构与组织积极投身于孤独症群体的康养与就业问题,然而,对于大龄孤独症青少年康复就业问题,社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探索更有效的解决路径,日前,山西省阳曲县人大常委会与山西点爱公益基金会联合召开了大龄孤独症群体康复就业研讨会,旨在凝聚各界力量,通过深入探讨与研究,为大龄孤独症人士的康养与就业开拓新模式,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阳曲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志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月红,阳曲县副县长申彩萍,山西省点爱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梁艳丽,副秘书长席兆平、陈园元,太原市山东武城商会名誉会长周立所及大龄孤独症群体康复就业专家代表、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代表等3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发育早期,影响儿童发展的复杂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据统计,中国孤独症人群规模至少在1000万人,平均每100个孩子中就有1名孤独症儿童,是一项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并且随着孤独症儿童逐渐成长为大龄孤独症人士,我国在康复、就业和托养等方面的社会环境尚未完全满足这一群体的需求,且尚无专门的救助政策,迫切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有效支持。
  为切实改善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的社会生存环境,在研讨会上,各大龄孤独症群体康复就业专家围绕学前教育早发现、早治疗、孤独症的融合教育、康复与就业以及相关政策扶持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宣贯。专家们呼吁社会各界进一步深化对孤独症群体的正确认识,消除歧视和偏见,从政府政策支持到教育体系完善,再到社会环境营造,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
  梁艳丽、席兆平围绕如何将孤独症群体的就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在会上进行了发言并与参会专家交流和探讨,提出基金会和社会组织应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通过资源整合、政策对接和项目实施,为孤独症群体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和康复平台。同时,将孤独症群体的劳动成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不仅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能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多融入社会的机会,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
  与会的企业家和爱心人士不仅承诺通过实际行动支持康复机构的发展,还提出了针对机构教师团队专业素养提升、社会保障改善等方面的建议。许多企业家更是积极采购孤独症群体的劳动成果,以实际行动展现关爱。以山西东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购入了大量手工制品,用于企业内部礼品的发放。这一善举为孤独症群体的劳动成果提供了更广泛的展示和应用平台,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认可与支持。
  研讨会的最后,点爱公益基金会与阳曲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为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与会人员带着关怀与责任,前往康复中心进行实地参观,通过与孩子们的近距离接触,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送上米、面、油和棉服等爱心物资,以实际行动传递对孤独症群体的关爱与支持。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孤独症群体的康养与就业问题搭建了交流探讨的平台,也为全社会凝聚共识、集聚资源、共同发力注入了新的动力。孤独症群体的康复与就业关乎社会的温度与文明的高度,更是检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尺。点爱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基金会未来将会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创新的举措,推动孤独症群体融入社会的步伐,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支持体系,深化政企合作和社会联动,共同为孤独症群体搭建温暖的桥梁,用爱与责任点亮他们的希望之路,让每一份关怀都化为助力,让每一位“星星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包容与支持,共同谱写新时代慈善事业的新篇章,为营造更加和谐、温暖的社会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扫码关注点爱基金

公众号

抖音号

COPYRIGHT© 2021 点爱基金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7007216号-3
技术支持:天祥网络